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二十大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人民法院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2-10-19 15:27:34 打印 字号: | |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报告指出: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工作推进文化建设,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做好人民法院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引领、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


下面,通过四个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一起来看看人民法院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 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目前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最具有基层性的民国时期地方司法档案在哪里?


答案是龙泉!


龙泉司法档案以民刑诉讼案件的卷宗为主,现存17000余卷,88万余页,时间自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1949年,横跨百年历史,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民国时期地方司法档案。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法院自2021年10月起建设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以“走向法治”为主题,共分“中国传统时期的法律和审判制度”“中国司法制度近代转轨中的龙泉实践”“龙泉司法档案与地方社会治理”“抗日战争时期的龙泉地方司法”“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百年实践”五个单元。通过数字展陈与实物展陈的方式,将民国司法档案中最珍贵的文献资料进行呈现,最大限度还原民国以来的龙泉司法变迁过程,呈现晚清民国时期浙西南地区乃至我国基层社会结构、司法制度、法律变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学习互动、情境共融的展览空间。



司法档案博物馆序厅。本馆的主题是走向法治,寓意从这批档案中能展示近代司法制度、司法实践的变迁,也体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逐渐走向法治的进程。


第五单元: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百年实践。以党百年历史四个阶段为主线,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奋斗历程,同时也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龙泉地方司法活动。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整个司法制度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中可以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民为邦本、明德慎罚、息诉无讼等精神。“建设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有利于深入研究挖掘珍贵史料,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运用到司法实践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龙泉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沈家本文化园 打造法治文化传承地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作为中国法制近代化奠基人沈家本的故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法治文化优势。吴兴区人民法院充分结合法院文化和吴兴地域特色,建设了全国首座沈家本文化园。





沈家本文化园


一直以来,吴兴法院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沈家本法治文化:


一是搭建文化阵地,注重以文育人。提炼沈家本在理论研究、司法实践、清正廉洁等方面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总结其生平重要节点、六大精神品质以及八大法律思想,通过法治连廊、法治之柱、法治之门等形式展现,并在园内开辟“感悟之路”,展示干警学习体会,激励广大干警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司法作风。


二是强化文化引领,浓厚争先氛围。坚持“文化引路、人才兴院”战略,将沈家本“仁”“融”“和”等法律思想融入法院建设及审判工作中,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共建共享,传播法治声音。举办沈家本法律思想主题论坛,沈家本法治文化传承等特色活动,组建沈家本主题法治文化场所联盟,实现法治资源共享。通过定期对外开放、主动邀请参观等方式,开展“公众开放日”主题活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吴兴法院将围绕“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法治精神”,秉持“文化引路、人才兴院”战略,充分挖掘沈家本法律思想,聚焦文化传承,突出融合共享,做好历史、法律、人文的结合文章,持续擦亮沈家本法治文化“金名片”。


培根立心 德法兼容 彰显新时代六尺巷法治文化魅力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法院将“六尺巷”谦和礼让文化融入法院审判工作之中,打造“六尺巷文化融合工程”,做到培根立心、德法兼容、以文育人、启智铸魂。


桐城法院“六尺巷调解工作室”调解现场。


“六尺巷”作为桐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其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等内涵,与法院审判实践尤其是调解工作密切关联。桐城法院于2015年6月推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辨法析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以此引导矛盾双方互谅互让,打造出特有的调解工作品牌。


桐城法院孔城法庭六尺巷文化长廊。


桐城法院把六尺巷文化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三个阶段,分布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环节,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坚持以法官为中心,健全完成操作规程:


一是听,倾听双方当事人陈述,有话在庭上说;二是辨,释法明理,明辨是非;三是劝,引导当事人参观“六尺巷”文化墙,聆听“六尺巷”故事,进行劝导;四是借,借古喻今,借力调解;五是让,强者先让,互谅互让;六是和,解决争议,握手言和。


桐城法院干警到六尺巷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为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在全院形成了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人人会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人人会营造谦和礼让的社会氛围的良好局面。让六尺巷文化深入到每一位法官心中,大家都在自觉努力成为六尺巷文化的传播者、司法为民的践行者、和谐环境的营造者。


“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 传承中国古代治理经验和法律智慧


过市舶司“报关”、逛宋元“海贸规则街”、观“公庭堂审”与“蕃司断案”……步入福建泉州“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参观者仿佛穿越时光长河,再现宋元时期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壮阔场景。


“法映刺桐”展馆的序厅,展示了宋元时期繁盛的泉州港。


2021年10月22日,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突出等特点,以宋元时期泉州海洋商贸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建设了全国首个以“海上丝绸之路法律文化”为主题的展馆——“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


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海贸法律法规标志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进入到法治时代。


该展馆总面积1300平方米,创造性地对宋元时期的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内容涵盖市舶司制度、船舶和人员管理、商品和货币管理、契约制度及涉外司法制度等方面,解读宋元泉州海洋商贸繁盛背后的法律成因,助力泉州法院积极融入世界遗产司法保护工作。


开馆一年来,“法映刺桐”展馆已接待各界人士三千余人次,广获好评。宋元泉州法制文化承载了先哲们的大成智慧和价值追求,对海商贸易影响深远,对今天推动“ 一带一路 ” 法治合作也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宋元时期,市舶司与市舶法共同构成保障对外海贸的重要元素。


近年来,泉州中院充分发挥文化价值的引导力,持续溯源传承、守正创新,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特色浓厚的司法品牌。


作为铁观音的产地,泉州中院创造性将“礼让、有爱、和谐”的茶文化精髓植入到诉讼调解中,推行“司法功夫茶”,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结合“陈三五娘”“刘百万”等本土历史故事,将闽南“家文化”氛围融入家事调解工作中,积极推行“风土民俗调解法”,有效提升家事纠纷调解效能。


泉州中院推行“司法功夫茶”化解矛盾纠纷。


泉州中院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展馆的影响力,把‘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打造成为宣传泉州海洋法制文明、助力世界遗产法律保护的重要窗口,传承和传播中国古代治理经验和法律智慧。”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责任编辑:树杰